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,包括我们跟谁结婚,为什么买房、买车、买裤子甚至买手表,都是通过情感大脑做出的。
假如你想要买一件能够精确显示时间、耐用好几年的手表,那就先准备好大约20美元。
这个决定是通过理性大脑做出的。
但假如你想要的是能够彰显你的人生成就、你的教养和品位的手表,那可能至少要准备好2000美元。
这可不是差了一点半点儿,而是要比完全理性的决定多花将近100倍的钱!
名贵手表的制造商讲的不是在准确性方面有多大优势,他们讲的是与手表毫无关系的各种特性……人类的追求、成就,乃至传承。
可想而知,大脑的“理性”区域并不愿意为一件不会带来任何实际好处的东西多支付将近100倍的费用,但是“情感”大脑会使出浑身解数来说服理性大脑,比如说它坚实耐用、经久不衰,或是物超所值……
虽然需要一点儿耐心,但最终理性大脑一定会让步,买下这块表。
显而易见,姑娘们为他的魅力所倾倒的程度跟以前相比不会有任何变化,但情感大脑还是会为买下这块表感到快乐(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如此)。
奥秘就在于:爱上品牌和爱上一个人,原理是一样的。
事实上,品牌是某种产品本身携带的能够激发欲望的感觉和情感。
一个品牌并不等同于一个商标的名字,它是我们通过营销赋予某种产品的“价值”。
优质营销要围绕产品建立感觉和情感,创建出品牌,而商标名、VI和设计都是我们识别品牌的途径。
其实拥有了一个品牌,就拥有了将人们的欲望变现的机制。
高效营销总是选择与情感大脑对话。
大脑这部分区域并不在乎爱情故事的源头究竟是人类、宠物、一本好书的几页内容、一部迪士尼动画片、一辆车、一瓶汽水,还是一瓶洗涤剂。
大脑里的神奇机制能够让产品升华,超越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的理性初衷。
一旦人们爱上某些品牌,不断为了这些品牌支付额外的费用,反射性大脑就会渐渐取得支配地位。
从此以后,只要去超市,就会像开启了自动驾驶仪一样,径直选购自己偏好的那些品牌,全不理会其他竞争产品如何。
所以,要想营销成功,就要问问自己:
* 这项活动会让消费者爱上我的品牌吗?
* 我会与我(未来的)消费者建立起情感联系吗?
* 这些是我想要赋予品牌的价值吗?
* 它们的效力足够驱动品牌偏好吗?
购得一个品牌带给我们的感觉要比购买一件产品美妙得多……它会让我们感受到情感的联结,让我们进一步确信自己的价值。归根结底,它给了我们想要的东西,也承载了我们热爱的理念。品牌可以代表人类的价值,因为价值塑造情感,而情感驱动行为。